中南大学男篮队长张展瑜(右)在比赛中。(资料图片)通讯员 摄
4月上旬结束的第21届CUBA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西南赛区决赛,中南大学男篮、女篮双双夺冠,昂首挺进全国赛。这也是中南大学男篮连续6年加冕“西南王”,女篮近4年来第3次捧起西南赛区冠军奖座。
中南大学篮球已成为我省高校篮球的最强代表。4月11日,记者探访中南大学篮球队,与总教练白江“对话”,寻找中南大学篮球的成功密码。
保持优势需要“善变”
中南大学篮球“独霸西南”,跻身全国一流球队,这几年已成“新常态”。
球队建设一直是校园体育的重点工程。近几年,无论是场馆、经费、住宿条件等方面,还是球队管理权的“下放”,中南大学尽可能为球队创造更优越的环境。
善于“自我升级”是球队寻求突破的良方。2011年,中南大学男篮建队时,白江为球队制定“3年夺省冠军、4年在西南赛区出线、5年进全国四强”的中长远规划。2017年,球队便已提前“达标”。如今,“守住西南王”是他们的基本目标,冲击CUBA全国总冠军则是长远目标。
2018年白江入选国家队教练团队,帮助中国男篮备战雅加达亚运会及2019年男篮世界杯。今年2月,他邀请此前在国家队共事的台湾籍教练杨政盛,为中南大学球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体能训练和指导。
“竞技体育始终在发展,分阶段为球队做规划、下任务,团队才会更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白江说。
校园球员更具可塑性
本次西南赛区决赛,中南大学男篮队长张展瑜荣膺男子组MVP。征战完本赛季,他即将从CUBA退役。在他“身后”,刘禹涛、黎璋霖、刘光耀等人已逐渐成长为球队核心。
女篮同样人才济济,方敏获得女子组MVP。在她“身前”,吴熠燔、范婕怡、黄子纯均已走进WCBA赛场。方敏也有望追随“前辈”脚步,闯荡职业联赛。
“人才辈出,这背后是否有独特的选材标准?”记者问。“我的标准就是队员作风好、能吃苦。”白江回答。
在他看来,校园篮球联赛与职业联赛存在“质”的区别。学生球员篮球天赋、身体素质等先天条件的个体差异并不如职业球员明显,也并不是球员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白江认为,打造高水平球队的关键在于抓住球员的“学生身份”,用作风育人品,用训练提水平,在有限时间里最大化培养队员的“后天能力”。只有这样,才不会被苗子的“先天条件”所拘泥,才能更大范围地育人才。
“白导经常告诉我,严谨作风、用心练习是补齐一切短板的关键。这或许就是我这几年取得进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张展瑜深有体会。先天条件并不突出的他,CUBA生涯总助攻数达到260次,跃居联赛该项数据的现役球员第一位,成为“湖南第一人”。
教练团队讲究“传承”
2009年CUBA全国总冠军的主力球员孙大虎,2014年底接过中南大学女篮教鞭。这位80后带领球队在西南赛区4年夺3冠,2017年更是斩获CUBA全国总决赛季军,创造队史。
去年,彭嘉欣成了中南大学男篮助理教练。脱下球服,换上西装的“小彭指导”虽稍显青涩,但也“有模有样”。
这两人都是白江一手带出来的弟子。
4月11日下午的训练课,孙大虎、彭嘉欣正在指挥各自队伍训练,白江坐在一边盯着,不时提醒两句。
白江喜欢这样的氛围。“我这两年把重心更多地放在培养年轻教练上,只有教练队伍不断档,球队才有更持久的生命力。”57岁的白江说。
他认为,竞技运动的“传承”应在“分享”中实现。老教练“带徒弟”过程中,应“允许年轻人犯错”,不断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锻炼他们在大赛中独立指挥。
短评
为何“常胜”
在CUBA湖南分赛区乃至西南赛区,人们已习惯用“常胜将军”评价中南大学这支劲旅。
世界上从来没有常胜将军。所谓的“常胜”,背后隐藏着太多看不见的坚韧和顽强。
竞技运动是枯燥寂寞的,从不相信“天赋决定一切”的中南大学篮球,专注于对作风养成、训练有素的持续追求。
搭建梯队是艰难又“磨人”的。每年都有老将退役,也会有新鲜血液融入。实现良性的新老交替,在于高标准、严要求,以及对新征程的无限向往。
传承和创新决定了球队的未来。无论是临场指挥时拥有“大心脏”的年轻主帅孙大虎,还是刚刚走上执教之路的彭嘉欣,他们都想在未来成为“师父的模样”。
唯有不懈向前,“常胜将军”才能一直“在路上”。(湖南日报记者 周倜)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周倜
编辑:杨刚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wap.rednet.cn/content/2019/04/15/580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