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岳麓区专项整治强实效
2019-11-25 13:20:48 字号:

随手点开手机里的一个微信群,@接连不断,“请查收”“请回复”之类的信息应接不暇,这是不少基层干部的共同感受。

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也是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之年。当前,岳麓区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网络减负的契机,大力推动工作群从量的精减到质的优化,狠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风。

实行工作群管理制度,无关消息少了

“每天看消息都忙不过来,一天到晚手机提醒就没停过。”赵双林是岳麓区望岳街道恒华社区居委会主任,过去,他加入的工作群从区到街道再到社区,一共有18个。

现如今,他的手机里只有3个工作群,区直部门对社区直接调度的群没有了,街道对社区直接调度的群也大大减少,这让他倍感轻松。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印发后,全国多地不约而同地将减负任务瞄向工作群,开启专项整治行动。

长沙也不例外。5月,按照长沙市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开展为基层干部“网络减负”工作的通知》,岳麓区迅速开展第一轮工作群清理整治工作,合并、解散工作群836个,保留工作群1511个。

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9月、10月,岳麓区再次开展第二、第三轮工作群清理整治工作,合并、解散工作群1170个,保留工作群614个。三轮清理整治过后,全区工作群数量压缩了59%。

一味缩减工作群数量,是否真的能为基层干部减负呢?经过调研,岳麓区委网信办发现,除数量过多外,工作群内容发布随意也给基层造成一定负担。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岳麓区实行工作群“双管三不准三严禁”管理制度,实行单位动态备案管理负责制和群主负责制,不准在工作时间外安排工作任务、不准在职权范围外越级直接向基层摊派任务、不准以“发布”等同“落实”,严禁痕迹主义、严禁上传涉密信息和内部文件、严禁群内发布与工作无关的信息。

按照管理制度,所有信息发布规整到一条线,同一条业务线只有一个工作群,基层工作人员守好自己所在的一个群即可。

以前,每天花大量时间阅读群消息,消息内容可能与本职工作无关。现在,工作群管理规范,群里基本都是有效消息,工作安排一目了然。咸嘉湖街道荷叶塘社区工作人员说:“不再‘爬楼’看消息,也不怕漏看消息,这才真的轻松。”

变工作群为服务群,实干时间多了

工作群是观察基层形式主义的一个微观切口。如果说“群”多有可能是上级带给基层的负担,那么“留痕群”“拍马群”的出现,则是基层干部自身形式主义的体现。

“不知什么时候起,工作群由单纯的发布工作、会议通知,变成了晒成绩、拍马屁的地方。”对于这样的想法,不少基层工作人员直言不讳。

根本原因出在哪儿?岳麓区委网信办主任朱珠认为:“在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思想观念作祟。”

近段时间来,岳麓区集中加强思想引导,将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转变为主动服务的态度,将联系企业、群众的群定义为“服务群”,敦促各单位、各部门转变工作观念,调整工作方法。

在区直部门中,岳麓区人社局、工信局、商务局、卫健局除业务系统工作群外,也有诸多面向企业、机构、群众的服务群。“工作群”变成“服务群”,工作人员不再是“指令式”布置工作任务,而是耐心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等服务。

“观念转变后,发现工作群不再是负担,而是有效的沟通工具。”当前,桔子洲街道学堂坡社区每一名工作人员都加入了小区业主群等居民圈群,这样的群不是工作交流群,而是“服务群”、“连心群”。

每天,社区工作人员在群里与业主直接交流,有效、快捷地获取一手信息。小区路面破了、家中水管堵了……不管居民有何诉求,社区工作人员都能在第一时间做好服务、解决问题,效率更高。学堂坡社区居委会主任苏艳云说:“少了工作群,变成服务群,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下沉群众中,服务好基层‘最后一公里’。”

据悉,接下来,岳麓区还将在优化落实工作群管理制度上下功夫,确保整治不反弹、减负有成果,松绑有实效。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郑旋

编辑:贺喜迎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