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住宅物业管理事关群众生活品质,事关城市安全运行和社会稳定。
此次在长沙市物业联席会议办公室的指导下,岳麓区住建局、融媒体中心响应时代号召,特别策划“岳来岳好——创建物业管理和服务标准化”系列报道,对典型物业小区进行推介,推动我区基层社会治理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天推出第一期——“湘腾琴岛小区:他们将高楼住出了胡同大院的烟火气”
“明天有心理咨询课,有兴趣的报名参加噢!”“垃圾分类志愿者招募啦,谁想报名!”“党群服务站下棋,谁去!”每天,湘腾琴岛小区的业主群里各类消息络绎不绝。邻居之间互帮互助,结伴出游,相互亲如一家,将这个2014年交付的商品高楼小区过出了胡同大院的烟火味道。
15分钟生活圈,“圈”出居民的和谐共处
15分钟能干什么?大到养老、文化、体育,小到棋牌娱乐、书画交流等各类活动,湘腾琴岛小区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圈”出了市民幸福生活的答案,邻里关系急速升温,基层治理能级得到整体提升。
12月2日,家住岳麓区湘腾琴岛的赵阳早早来到小区党群服务站,参加心视界社工举办的《鼓励·看见孩子》课堂。
“之前我们家孩子参加了好几次心视界社工举办的活动,性格方面有很大的提升。这次小区办家长专场,我第一个就报名了。”赵阳告诉记者。“可以跟小区里的家长们一起学习,感觉很温馨。”
2018年以来,湘腾琴岛小区党支部创新整合各类资源,利用架空层建立约600㎡的小区邻里中心(党群服务站),设立“初心客厅”“初心学堂”“初心聊吧”和“初心乐苑”4个功能区,为居民提供党员教育、居家养老、图书借阅、棋牌娱乐等各类服务,实现“每日有服务、每周有计划、每月有活动”。每周四举行的心视界社工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每天,小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和活动室内,老人们读书看报理疗,再也没有麻将声声;放学后,孩子们聚在“初心学堂”学知识、交朋友;每天各类活动在“初心客厅”展开。每处设置虽然功能不同,却互相组合在一起形成了湘腾琴岛居民们的“两邻品质幸福圈”,居民们纷纷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将湘腾琴岛小区变成有思想、有温度的“琴岛家园”。
垃圾分类齐参与,和谐社区共受益
刷卡开门、自动称重、换取积分……12月2日一早,记者来到岳麓区湘腾琴岛小区的生活垃圾厢房旁,赶来扔垃圾的居民络绎不绝。
“现在大家都很自觉,分得清楚。”70岁的居民陈淑元在厨房放了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两个垃圾桶,每天在早上7:00-9:00和晚上6:00-8:30两个时间段,到150米左右远的智能垃圾厢房刷卡投放垃圾,获取积分。
湘腾琴岛小区建于2014年,有6栋居民楼,690户居民,以前居民习惯把垃圾扔在单元楼下垃圾桶,不仅易产生异味,滋生蚊虫,也给物业人员增加了工作强度。今年4月10日,小区取消原有的36处垃圾投放点,统一归集到一个垃圾厢房集中投放,正式进入垃圾分类“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新模式。
“小区环境好多了,居民关系更融洽啦!”湘腾琴岛物业服务中心项目经理曾安淑介绍,刚开始实施时,有些居民不习惯,随处丢垃圾时有发生,志愿者上门劝导,一来一往中,大家慢慢接受并参与。
“为了顺利推进撤桶行动,我们4次上门,挨家挨户宣传。如今垃圾厢房正式落地,可回收物分出量大幅度提升,大家投放的积极性和准确率都越来越高了。”岳麓区咸嘉湖街道白鹤咀社区党总支书记凡素琼介绍,小区其他垃圾日清运量由原来的七八十桶下降到现在的五六十桶左右,而厨余垃圾从以前的三四桶上升至12桶。
通过物业在小区大力推广垃圾分类“撤桶建箱”工作,湘腾琴岛小区原来在每幢楼楼下设置的36余只垃圾桶全部退出“历史舞台”,随之而来的是居民垃圾投放习惯的改变、小区整体环境面貌的改善和垃圾资源化利用率的提升。
现在的湘腾琴岛小区,环境越来越美,党群关系越业越和谐,物业与业主的关系、邻里关系越来越和睦,居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曾安淑表示,未来,湘腾物业将继续在党建引领下,上下一心,与业主同心画好“美丽琴岛”的美好画卷。
来源:岳麓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毓妍
编辑:彭毓研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wap.rednet.cn/content/2021/12/03/10486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