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碗香喷喷的白米饭,加上湖南人心头最爱——辣椒炒肉,捉条鲜活鲫鱼、鲤鱼炖汤,再淋上香喷喷菜油。饭后,喝杯热茶、尝口柑橘。老百姓惬意享受的一桌菜,离不开长沙院士“天团”的贡献。
他们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油菜院士”官春云,“养猪院士”印遇龙,“辣椒院士”邹学校,“黑茶”院士刘仲华,“水产院士”刘少军,“柑橘院士”单杨,以及打理菜园子的“除草院士”柏连阳。
从今天起至5月29日,湖南日报社长沙分社携手隆平高科技园策划推出“长沙院士‘一桌菜’”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将聚焦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一桌菜,挖掘院士与美味佳肴的故事,展现长沙农学领域院士多年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首篇聚焦水稻。谨以此悼念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院士名片】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中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先后获得“国家特等发明奖”“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联合国“科学奖”“沃尔夫奖”“世界粮食奖”等奖项。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菜单】
湘两优900水稻(超级杂交水稻)。
特点: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无主要病害,产量刷新世界纪录。
【正文】
又是一年小满,早稻结穗,籽粒渐盈。万里稻田,飘香千里,为袁隆平矗立起不朽的丰碑。
1、寻稻
“书本、电脑上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里面才能够长出我所希望的水稻出来。”——袁隆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追寻您的足迹,金黄稻田给出一页页答案。稻田无法言语,却写下您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印记。
“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那是1953年您从西南农学院遗传育种专业毕业时,您立下的誓言。
您把这一誓言作为毕生的追求。
1959年至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爆发全国性粮食短缺和大饥荒。路上看到饿殍的经历深深刺痛了你,你埋头加速粮产研究。试验,失败;误解,继续往前。就像候鸟追寻着太阳,您南下广东、海南岛,西进云南等地,在一片片试验田不知疲倦地重复做一场又一场试验。
还记着吗?1961年7月,您在茫茫稻海之中,邂逅了第一株天然杂交稻。您欣喜若狂,踏上了寻“稻”之路。
您头顶烈日、脚踩污泥,弯腰驼背,在几十万株稻穗中找到了6株雄性不孕株,开启国内首次水稻雄性不育性的研究。
岂料,1966年起“文化大革命”风暴席卷,您被列为批斗对象,辛苦培育的水稻秧苗被破坏。那是个漆黑寂寥的夜晚,您和学生在荒草丛生的臭水沟里,找到了视若珍宝的秧苗。
庆幸的是,您收到了来自国家科委发出的便函,肯定了您的研究。刚刚起步的杂交水稻试验转危为安。
1968年的5月18日,清晨。您发现试验田里辛苦研究的700多株不育材料的秧苗被人为地毁掉了。您浑身直打寒颤,您悲愤交加。那几天,您四处奔走,疯狂寻找。最后在第4天,在一口井里,您找到了劫后余生的5株秧苗。
但接下来,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了3000个杂交实验,都不能选育出100%不育的不育系,实验以失败告终。
太多的波折早已练就了您一身钢筋铁骨,您从未想过放弃。您又把目光放在野生稻,决定去往最南边的海南岛寻找远缘地的水稻品种,希望找到研究不育系的新途径。
您就像候鸟,每年冬季飞向海南的水田繁殖育种。您和团队把这种与季节赛跑、追着季节走的育种方式,称为“南繁”。
1970年,寻找有了突破:团队成员李必湖找到了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
那是一株比金子更金贵的野生稻。您仔细观察,采稻花样品检验,最终确定它的身份。这是一株碘败型花粉败育的野生稻。
“那就叫野败吧。”您给它取名。
“野败”来了,饥饿从此一路败北!
2、育稻
“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要不断地想攀高峰。”——袁隆平
(图片来源于网络)
“野败”没有繁殖能力。
要实现杂交育种,就要找三株水稻,一株是雄性不育系,一株是保持系(可自交),一株是雄性不育恢复系(可自交)。“三系法杂交水稻”技术诞生。
1971年初,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决定组织杂交水稻的全国性协作攻关,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您的研究升级成为了国家行动。
1974年,您育成我国第一个强优势杂交组合“南优2号”。亩产突破千斤大关,让粮食的亩产量发生了质的飞跃。
1976年起,杂交稻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您的名字刻录在神州大地。迄今,每年因种植杂交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
有人问,您的“三系法”可以让您“吃”一辈子了,何必还要那么辛苦?
“我总是感到不满足。搞科学研究,要不断地想攀高峰。”您的回答没有泛泛之词,也没有夸夸之谈。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您提出:未来杂交水稻一定是从“三系”法到“两系”法,再到“一系”法,程序会越来越简单。
“三系”杂交水稻需要育成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雄性不育恢复系,使“三系”配套;“两系”法中的光温敏核不育系可在一定的温度影响下,育性发生转换,分别表现为不育或可育,因而可以省掉“三系”法中保持系。
从“三系”到“两系”,解决的是亩产量问题。
相比“三系”的波折,“两系”的攻关更加悲壮。
近20年时间内,“两系”制种缺乏稳定性,产量时上时下。一时间,各地下马“两系”制种。只有湖南团队坚持下来了。
您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您找到老搭档罗孝和,让他在众多光敏不育系的组合里,把温度作为突破口。
23.5℃!找到了“两系”不育的密匙,你们再次攻克难关。1995年“两系法”的成功,使得我国的水稻亩产上升了5%至10%左右。
是您,把饥饿远远抛下。
1997年,您又开始攀登“超级稻”。您为“超级稻”画像:冠层高高的,穗层矮矮的、穗粒大大的,还有超高的抗倒能力。
稻菽千重浪,稻花按捺不住喜悦,大声告诉您一个接一个喜讯:亩产800公斤、900公斤、突破1000公斤。
您没有停歇。就像一只陀螺,全身心旋转,又无悔地扑向大地。
您说,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耕地有限。原来只有提高单产这一条途径,现在想走另外一条路,把盐碱地利用起来种粮食。
您踏上了选育耐盐碱杂交水稻之路。
您给我们“算账”:全国的盐碱地有十几亿亩,我们如果能发展到一亿亩每亩最低产量300公斤,一年可以产300亿公斤粮食,多养活八千多万到一亿人口。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球粮食危机要来了吗?您替百姓想在前面:呼吁恢复双季稻,并启动杂交水稻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
1500公斤攻关,您把试点选在衡南县。把双季稻从1200公斤提升到1500公斤,良田、良种、良机、良技,缺一不可。“参赛选手”早稻株两优168与晚稻叁优一号。
叁优一号是第三代杂交稻。与第一代经典杂交稻(三系法杂交稻)、第二代(两系法杂交稻)相比,叁优一号在制种和繁殖上更简便,对肥料和水的需求也更“随和”。
晚稻叁优一号没有让您失望,湖南也没有让您失望。2020年、2021年的试验,实地测产结果公布,双季稻总产量平均亩产分别达到1530.7公斤、1603.91公斤,超目标完成。
这两年,国际国内形势证实了您敏锐的判断:持续的疫情,突发的战争,多种因素叠加,不少国家限制或者禁止粮食出口。
是您,站在船头瞭望,发出预警、作出研判,让中国人把饭碗“端牢”。
您说您有两个梦,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您的梦想,分别代表了对高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推广的最高追求。您的梦想,已播种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杂交水稻海外种植面积目前达到700万公顷。
3、护“稻”
“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做豪迈的中国人”——袁隆平
您关心年轻人。有年轻人问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您给出8个字:知识、汗水、灵感、机遇。
您为年轻人树榜样。您是学术的泰斗,严谨、踏实、创新。您留给后人的,是躬身耕耘的身影,是越挫越勇的斗志,是永无止境的探索。您说您是快乐的,您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所有的忙碌是值得的。
您是兴趣爱好广泛的“文艺青年”。您爱游泳,爱跟年轻人分享游泳技巧,还热心举办游泳比赛;您喜欢车,从早期的摩托车到后面的汽车,您追的都是潮流款。
您总是细心地为别人着想。出差在外,偶有助手陪同从不让助手拿行李;身边的同事要考学,您总是严督促、严要求,“读书好、求上进好,我支持”;连您常去的理发店,您都热心题词,希望别人生意好一点……
您是浪漫的丈夫,休闲时您拉起小提琴,妻子邓则弹着电子琴,身边是那只叫小花的调皮小猫;每次有什么纪念日、特殊日子,您都会提前准备好礼物送给妻子。您是开明的父亲,三个儿子专业与职业选择,从不干涉,放手让他们飞翔。
作为科学家,您离普通人遥远,您是抽象的。但您也是具体的,从您对身边人的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那么温暖、那么细致、那么亲切,这不就是我们身边的可敬的、可爱的长辈吗?
2021年5月22日,您离开了我们。那天,麓山无言,湘水低徊。雨像泪一样飘洒,泪如雨一般倾诉,整个星城涌动着哀痛的旋律。
5月24日,数十万群众自发为您送行。其哀其痛,其悲其伤,撼天动地。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拖家带口而来;他们在雨夜中不肯离去,他们在殡仪馆外磕头、献花。他们的想念,如泣如诉;他们的感激,如怨如慕。
其实,老百姓的眼泪很金贵,也很慷慨,就看是对谁。您心里装着百姓,百姓就把泪洒给您,把心掏给您。
您看,岂曰无碑,山河为碑。何用留名,人心即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年过去,当初万人恸哭、挽幛如云的场景早已隐去。在您挂念的试验田附近,百姓建起一座铜像。
远处,是连绵成片的稻田;近处,是盛放的鲜花。漫山遍野的千言万语,深情、凝重,像是家乡父老对您心疼的问候,又像是无数科研者由衷的敬意。
他们说——您稻禾下乘凉的梦他们从未忘却,双季稻总产量平均亩产1603.91公斤,刷新了纪录;培育的“耐高温超级稻”,在40℃高温情况下也能稳产;盐碱地上,“袁梦计划”正在绘就。
他们说——您想把杂交水稻种遍全世界的梦他们从未忘却,他们的高产稻谷,能让全世界任何地方都不再有饥饿,能让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香喷喷的白米饭。
沃野万里,稻浪千重。如果天堂有模样,稻花香里,沉沉稻穗迎丰年。
【院士寄语】
同学们,站在人生新起点的你们,是一群有朝气、有热情的年轻人,面对活泼开朗、意气风发的你们,我希望不是以长辈身份,而是作为朋友来与你们交流。你们正值如花的年龄,也正是充满梦想的时候,但是停留于做梦是不够的,我希望你们要树立理想并努力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我讲我一直有两个梦:第一个梦是禾下乘凉梦,这是追求水稻的高产梦;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也寄希望与你们共勉来共同实现这两个梦想。
经常有人问我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其实谈不上什么秘诀,我的体会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这八个字。
首先,知识就是力量,是创新的基础,同学们不但要打好基础,还要开阔视野,掌握最新发展动态。
第二点,汗水指的是要能吃苦,任何一个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和苦干。
第三,要有灵感,灵感就是思想火花,是知识、经验、思素和追求综合在一起升华的产物,同学们要做“有心人”,随时注意捕捉思想的火花。
第四是机遇,偶然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可能是灵感和机遇,你们要学会用哲学的思维看问题,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我认为坚持做到这几点,才能突破障碍实现梦想。
同学们,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未来赋予了你们强农兴农的责任,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摘自2019年在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上的讲话,题为《做躬行实践 厚积薄发的新时代青年》
来源:岳麓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彭毓研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wap.rednet.cn/content/2022/05/22/11298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