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机械雷鸣,夜晚“挑灯夜战”,施工按下快进键,一座日均处理量10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将为“未来之城”增添新名片;
在湘江科学城这片充满创新活力的热土上,一个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王山水质净化厂(一期)正如火如荼地建设着。该项目不仅承载着改善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重任,更是湘江新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科创高地建设的生动实践。
均为 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范龙贵 摄
项目进度条完成60%
走进大王山水质净化厂项目现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吊车长臂挥舞,挖机轰鸣掘进,数百名建设者正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确保项目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截至目前,项目整体进度已完成60%以上,土方工程接近尾声,各项施工任务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我们深知这个项目对于湘江科学城乃至湘江新区的重要性,因此从进场第一天起就树立了‘开工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信念。”施工技术负责人表示,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的挑战,项目团队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克服天气因素,科学调配资源,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
作为湘江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大王山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由湘江集团湘新水务公司负责建设,项目地址位于长沙市长潭西高速和红桥大道交叉口,总占地面积264亩,总投资约9.68亿元,其中厂区占地面积约130亩,湿地占地面积约134亩,项目采用地上式建设形式,主要收纳处理大王山旅游度假区和大王山南片区污水,规划建设纳污面积约86.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30万人,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建成,建成后将对大王山南片区以及湘江科学城污水收纳处理起到重要作用,以此改善提升城市水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项目预计2025年12月建成,建成后将对大王山南片区以及湘江科学城污水收纳处理起到重要作用。
从2023年8月进场施工到今年8月厂区主体工程完成80%,计划2024年12月厂区主体完工并完成部分人工湿地工程,项目现已进入施工关键阶段,厂区各池体、工艺管道、人工湿地、湿地展览馆、粗格栅及污水提升泵站等多个作业面全部摊开,施工高峰期有300余名工人,单日出土量超1万立方米。计划于今年年底保质保量完成厂区主体工程。
记者在项目现场看到,塔吊林立,醒目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横幅随处可见。在全面提速加快进度的同时,项目部严格落实蓝天保卫战要求,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在工地内配备了高压喷雾桩,可根据大气质量情况,自动启动喷淋系统,以达到降尘、节能的效果。
数百名建设者正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确保项目按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采用最新型污水处理工艺
以项目为基,谋发展之势。
一面湘江水、一面科学城。湘江科学城作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结合部、湘江西岸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依托自然山水格局,将深耕“计算科学、物质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空天科学”五大重点科学领域,由此可见“含科量”极高。
从未来布局来看,大王山水质净化厂项目为服务湘江科学城的打造,在技术上也有所创新。其(一期)项目污水采用“预处理+MSBR+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滤池+人工湿地”处理工艺,严格按照一级标准设计出水水质排放执行。
“MSBR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改良型的SBR工艺,又被称作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结合了多种优点,是目前最新、集约化程度最高的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无论从理论上分析,或者实际运行的结果来看,它在可靠性程度、节约能耗、降低运行成本、节约用地等多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湘新水务公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大王山水质净化厂项目不管是设计上、建设上还是技术引进上,都是十分用心,可谓是外有美景,内有“乾坤”。
在建设内容上,该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厂区、进水提升泵站、人工湿地、湿地展览馆等,在满足基本市政功能基础上,新增了生态教育、净水文化展示、亲子休闲等城市服务功能,力求打造湖南湘江新区生态绿色的水质净化厂典范。
“我们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以最优的生态环境助力湘江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湘新水务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张小春表示,随着大王山水质净化厂(一期)项目的建成投运,其将充分发挥在污水处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湘江科学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同时,作为湘江新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还将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贡献重要力量。
来源:长沙晚报
编辑:吴戍疆
本文链接:https://hnxjxqnews-wap.rednet.cn/content/646842/74/14224126.html